第十课 WU-Link之间的互联互控——抽签与抢答程序
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[TOC]
WU-Link不仅可以与Scratch互联互控,也可以在WU-Link之间互联互控。今天我们将使用两块甚至多块WU-Link,学习制作“抽签”和“抢答”程序。
要制作本课的范例作品,需要使用以下新的指令:
属于“物联网”类别指令;使用这个指令可以将指定的字符串发送给指定MAC地址的WU-Link。
指令的第一个参数是需要发送的字符串;第二个参数是接收字符串的另一块WU-Link的MAC地址。
属于“物联网”类别指令;使用这个指令可以将指定的数值发送给指定MAC地址的WU-Link。
指令的第一个参数是需要发送的数值;第二个参数是接收数值的另一块WU-Link的MAC地址。
属于“物联网”类别指令;使用这个指令可以从获取的物联网消息中读取数。
指令的参数就是从物联网获取的消息,一般使用“物联网”类别中的“物联网读取消息”指令。
我们将通过制作三个范例来了解如何在WU-Link之间进行互联互控。范例一是一块WU-Link作为“发送端”,向另一块“接收端”的WU-Link发送消息;范例二也是一块WU-Link作为“发送端”,但可以向多块“接收端”的WU-Link发送消息;范例三则是多块WU-Link作为“发送端”,向一块“接收端”的WU-Link发送消息。
要编写一块WU-Link向另一块WU-Link发送消息的程序,需要两块WU-Link:一块运行“发送端”程序,将消息发送出去;另一块运行“接收端”程序,接收并将消息显示出来。
具体可以按以下步骤编写程序:
1.编写“发送端”的“初始化”脚本。
使用“点阵屏清除”指令清除WU-Link点阵屏、使用“点阵屏显示文本”指令显示“Go!”,表明程序已经开始运行。
具体初始化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:
2.编写“发送端”的“主程序”脚本。
在“重复执行”指令中进行条件判断:如果按下了板载的按键“B”,就通过网络向指定MAC地址的另一块WU-Link发送字符串“Hello”;然后清除点阵屏、显示“OK”,表明消息已经发送完成;最后延时1秒、重新清除点阵屏、显示“Go!”,重新处于判断有没有按下按键的状态。
具体主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:
3.编写“接收端”的“初始化”脚本。
同样也是清除WU-Link点阵屏、显示“Go!”,表明程序已经开始运行。
具体初始化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:
4.编写“接收端”的“主程序”脚本。
在“重复执行”指令中进行条件判断:如果检测到网络上有发给自己的消息,就清除点阵屏、显示从服务器上读取的消息;然后延时1秒、重新清除点阵屏、显示“Go!”,重新处于判断有没有检测到消息的状态。
具体主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:
将以上程序分别下载到用于发送和用于接收的两块WU-Link中,然后按下“发送端”WU-Link的按键“B”,看看“接收端”WU-Link上是否显示了1秒的“Hello”?
除了发送文本信息,能不能发送数字信息?程序应该如何修改?
一块WU-Link向多块WU-Link发送消息,最典型的应用就是“抽签”程序。
下文步骤中制作的这个“抽签”程序共使用了四块WU-Link:其中一块WU-LinkWU-Link由教师使用,运行“发送端”程序,将随机产生的数——也就是抽中学生的编号消息发送出去;另外三块WU-Link由三位学生使用,运行“接收端”程序,接收并显示教师WU-Link发送过来的编号消息。
1.编写教师使用的“发送端”“初始化”脚本。
首先单击“变量”类别中的“创建变量”按钮,创建一个名为“编号”的变量,用于存贮学生的编号;然后在“初始化”脚本中清除WU-Link点阵屏、显示“Go!”,使用“声明并赋值”指令声明“编号”变量的数据类型为“整数”、赋值为“0”。
具体初始化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:
2.编写教师使用的“发送端”“主程序”脚本。
在“重复执行”指令中进行条件判断:如果按下了板载的按键“B”,就在“1,2,3”这三个数中产生一个随机数(也就是在三个学生中抽中一个学生)并将这个数赋值给“编号”变量;然后在点阵屏上显示这个数并将这个数发送到三块指定MAC地址的WU-Link上;最后延时1秒以后清除点阵屏、重新显示“Go!”,等待重新按“A”按键再次抽签。
具体主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:
3.编写学生使用的“接收端”的“初始化”脚本。
同样也是先创建“编号”变量,用于存贮从网络上接收到编号消息;然后在“初始化”脚本中清除WU-Link点阵屏、显示“Go!”、声明“编号”变量的数据类型为“整数”并赋值为“0”。
具体初始化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:
4.编写学生使用的“接收端”“主程序”脚本。
在“重复执行”指令中进行条件判断:如果检测到网络上有发给自己的消息,就使用“物联网-从消息中读取数值”和“物联网-读取消息”指令,从网络上读取的消息中读取数值,并把这个数赋值给“编号”变量;然后再对“编号”变量进行判断,当它“不等于”“0”时(说明从网络上接收到的是抽中的学生编号),清除点阵屏、显示“编号”变量。
具体主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:
与两个以上的同学合作(合作的人数越多越有趣),确定一块WU-Link用于抽签、发送抽中的数,另外几块WU-Link用于接收、显示抽中的数,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范例中的指令参数、将修改后的程序分别下载到这些WU-Link中,看看“发送端”和“接收端”的WU-Link是否运行正常。
多块WU-Link向一块WU-Link发送消息,最典型的应用就是“抢答”程序。
下文步骤中制作的这个“抢答”程序也使用了四块WU-Link:其中三块WU-Link由三位学生使用,运行“发送端”程序,当学生按下发送按键时向教师所用的WU-Link发送信息、参与抢答;最后一块WU-Link由教师使用,运行“接收端”程序,用于接收判断学生发送过来的消息、显示抢答成功的学生编号。
1.编写学生使用的“发送端”“初始化”脚本。
也是先创建一个名为“编号”的变量,用于存贮学生编号;然后在“初始化”脚本中清除WU-Link点阵屏、显示“Go!”、声明变量“编号”的数据类型为“整数”并赋值为“1”。
具体初始化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:
2.编写学生使用的“发送端”“主程序”脚本。
在“重复执行”指令中进行条件判断:如果按下了板载的按键“B”,就将“编号”变量值发送到指定MAC地址的WU-Link上(也就是教师所用的WU-Link),然后清除点阵屏、显示所发送的“编号”信息;如果按下了板载的按键“A”,就清除点阵屏、显示“Go!”,重新开始参与抢答。
具体主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:
3.编写教师使用的“接收端”“初始化”脚本。
先创建两个变量——“编号”变量和“标记”变量,“编号”变量用于存贮从学生WU-Link上接收到的编号消息、“标记”变量用于标记当前是否处于学生抢答环节;然后在“初始化”脚本中清除点阵屏、显示“Go!”文本信息、声明所创建的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都是“整数”、同时都赋值为“0”。
具体初始化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:
4.编写教师使用的“接收端”“主程序”脚本。
在“重复执行”指令中进行条件判断:如果检测到网络上有发给自己的消息,就使用“物联网-从消息中读取数值”和“物联网-读取消息”指令,从读取的消息中读取出数值,并把这个数赋值给“编号”变量;然后再进行条件判断:如果“编号”变量的值“不等于”“0”(说明接收到的消息中有学生编号)、同时“标记”变量的值“等于”“1”(说明当前处于抢答状态),那么清除点阵屏、显示“编号”变量(也就是成功抢答学生的编号)、赋值“标记”变量为“0”(也就是结束抢答、不接收学生发过来的消息)。最后再增加一个“条件判断”指令:如果按下了板载的按键“A”,就清除点阵屏、显示“Go!”,重新赋值“编号”变量为“0”(清除原有消息数据)、“标记”变量为“1”(设置处于抢答状态),重新开始抢答。
具体主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:
与两个以上的同学合作(合作的人数越多越有趣),确定一块WU-Link接收消息、判断抢答结果,另外几块WU-Link用于发送消息、参与抢答;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范例中的指令参数、将修改后的程序分别下载到这些WU-Link中,看看抢答程序是否运行正常。
能不能对“抢答”程序进一步完善,由教师统一控制整个抢答过程:
教师端和学生端初始化完成后都在点阵屏上显示“REDY”,同时蜂鸣器鸣叫一声表明程序初始化完成;
教师端按板载按键“A”以后,教师端和学生端WU-Link点阵屏都显示“Go!”、蜂鸣器鸣叫两声表明可以开始抢答;
开始抢答以后,学生端可以按板载按键“B”参与抢答,按下后点阵屏显示“OK”、蜂鸣器鸣叫一声表明抢答完成,已经向教师端发送消息;
开始抢答以后,教师端接收学生发送的消息并进行判断,当接收到第一个有效抢答学生的编号时结束抢答,在教师端和学生端WU-Link点阵屏都显示抢答成功学生的编号,同时蜂鸣器鸣叫三声表明抢答结束。